伊愛團隊建設專用名詞解釋(摘選)
- 一忠二胡三心:“一忠”是指忠誠敬業度;“二胡”指胡思亂想和胡說八道;“三心”是指心態、心胸、心理素質及承受能力。
- 亂、浮、躁:在不恰當的環境下,以不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各種不恰當、不和諧、不務實的心煩意亂、浮在表面、浮夸、急躁、躁動的言語和舉動。
- 攤開:雙方或多方面對面地、開誠布公地、有針對性地進行檢討糾錯,或曰講道理,可一對一,也可多對一,還可一對多。
- 亮劍:指一種不畏強硬、不怕苦難,敢于較勁、較真,敢于“克敵”,甚至敢于犧牲的精神。
- 二力:個人核心競爭力和單兵綜合作戰能力。
- 百米跑的原理:如果一個人跑100米,他開始的成績是18秒,要提高到16秒是相對較容易的,但繼續提升,15秒、14秒、13.8秒、13.4秒、13.39秒……越往后,他付出的就越多,而成績卻提高得越不明顯,然而,尊嚴和差別也就在這后面。
- 滾球理論:一個在斜坡上向下滾動的球,越滾速度越大,如果直接用某一點外力,去改變其方向,不僅所需的外力可能會很大,且“硬碰硬”有可能會適得其反,但如果想辦法不斷去降低它的速度,當速度最小時,稍加一點外力,就可讓它按你希望的方向運行。
- 一分為五:此“五”指特點、優點、缺點、資源和前景。
- 路徑依賴:某人開深圳到北京運營大巴車10年,一直走的是京珠高速,哪天突然京珠高速堵車,行車需要改道,或有一條更好更快的路讓他走,而他離開京珠高速后就不知怎么開車才能到北京。這就是路徑依賴,寓意……。


被伊愛團隊建設顛覆后的名言(摘選)
- 做事先做人,有些事對事要對人,有些事對事不對人。
- 選人、察人、雇人、用人要一分為五。
- “疑”人要用,用人要“疑”。
- 忠孝可以兩全。
- 團結如果失控=抱團+結伙,甚至≈團伙+勾結。如此,越團結負面的力量越大。
- 檢討是成功之母。
- 響鼓也要重擂,快馬也要鞭策。
- 團隊成員要大公小私。
- 小題也要大作。
- 少數不一定要服從多數。
- 先“樂”業,后才能“安”居。
- 強將手下也有弱兵。
- 崇拜教訓,參考經驗,教訓比經驗的作用大得多。
- 無條件地提倡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一定全是好事。
- 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庭,也不是現實中的軍隊,更不是要交學費讀書為畢業的學校。歸根結底,企業就是企業。
伊愛團隊建設的格言或摘選
- 共同的目標,共同的文化,相互的信任是團隊建設最重要的基礎。
- 企業效益和個人收入的不斷提高是團隊建設最主要的物質基礎。
- 講忠誠,首先要求企業必須對員工忠誠。
- 忠誠和敬業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,不管跟誰工作,首先是為自己工作。
- 莊子告訴我們: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。
- 一忠、二胡、三心是團隊建設中最容易出現的日常問題。
- 企業管理者應先受管理。
- 大樹底下好乘涼,但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。
- 千金易得,一將難求。
- 感恩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。然而,人們可以為一個陌路人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,卻無視朝夕相處的老板的種種恩惠,將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,視之為純粹的商業交換關系,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呢?
- 給伊愛的年輕人:伊愛尊重年輕人的成長閱歷,但期望你們通過在伊愛平臺上的工作和感悟,去縮短成熟的過程。
- 感恩、知足、珍惜、認錯、檢討、學習、亮劍、責任不僅僅是一種習慣,也是一種美德,更是一種境界。
- 不拋棄,不放棄。
- 缺點是優點的不恰當延伸。
- 對,不要對得使別人難堪;錯,不要錯得使所有人都知道。
- 善于把別人的教訓變為自己經驗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。
- 人應當有自知之明,應該去自我改變、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升華。
- 逃離痛苦的動力,遠遠大于享受快樂的動力。
- 只有能耐得住寂寞的人,才能干出大事業。
- 讓公司準備重用或重用你時無后顧之憂。
- 你的核心競爭力的大小決定你在公司的地位。
- 千里馬也要嘶鳴,但不要亂喊亂叫。
- 成熟的大人才,一般是謙虛的。
- 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;合適有效,與時俱進。
- 員工收入的提高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:一是企業效益的不斷提高;二是個人付出超值的努力或有重大突出的貢獻。
- 舍得,舍得,有舍才有得,先有舍,后才有得。如果一個人時時、處處、事事斤斤計較,那么他最終得到的也只有斤斤計較的那點東西。
- 理想是符合客觀實際和本身現狀的、高而遠的想法,否則就叫胡思亂想或癡心妄想。
- 過分的包容就是包庇和縱容,最終的結果是害對方。
- 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應該也必須有底線和度。
- 不戰而屈人之兵,乃上上策。競爭和管理亦然。
- 人不快樂的根源是能力與期望值不相符,或無自知之明,或不知足常樂。
- 人與自己的和諧是一切和諧的基礎。
- 在付出中去感受快樂,在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去感受快樂,是快樂的最高境界。在和諧的工作中去感受快樂,是我們人生中最主要的快樂來源之一。
- 不創新等死,亂創新找死。沉舟側畔千帆過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
- 創新不是異想天開。一方面要鼓勵創新,寬宥失??;另一方面創新也要講究成本和效果。
- 精益求精地把一個行業做專、做精、做透,從而做強,可能是最大的創新。
- 不合適肯定無效,合適而無效那是技巧上出了問題。
- 找準一個行業、選對一個企業、跟定一個老板,毫不猶豫地干下去,別說是人才,就是蠢才也會有所獲。
